儋州海头镇七坊村,是当年(1502年,明弘治十七年)黎族人民起义军首领符南蛇的出生地。此次走访该地,天气还算可以,阴着,但没下雨,时而透下来几缕阳光给初冬的田野添上点暖意。
七坊村是个山明水秀的地方,村子郊外,黛色的山坡远远地就嵌在天际上。近处,田野还余存着南国初冬绿的气息。一泓平静得像镜面似的潭水舒舒然铺开,似就直漫到远处的山坡脚下。湖水倒映着灰色的天空,诱惑点点白鹭贴着水面飞翔。接近村口的湖边还有一群鸭子在水中游弋,捕捉水中的小鱼小虾,时而为了一只小鱼或小虾扑楞着翅膀互相争夺,“呷呷”地叫。与湖水隔着一条村道的是片一望无边的田野和稻田。稻田已收割完毕,余下龟裂的土地和一行行整齐的茬根等待来春的耕耘翻新。一个农妇挥动着一支枝条悠闲地赶着一群山羊在割后萌生出嫩草的田地里放牧,枝梢在颤动间抖出了丰收后的闲逸与喜悦。初冬的原野是那么的寂静、落寥,时近中午,难得见行人。我想,此时即使偶有人在田陌上行走,相信他会放轻脚步,害怕惊醒了什么。惊醒什么?惊醒那些在岁月沉淀中英雄的灵魂哪!因为这里就是曾经的古战场,十余万人鏖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当我们到来的时候,当年激烈壮怀的场面早已荡然无存,毕竟过去了五百余年。锣鼓号角和呐喊声也已随岁月的流逝而归于沉寂。断刀残戟、尸横荒野的惨象也随时光飘向太空的深处……那么现在那里还遗下什么呢?遗下的是深深烙在村民心中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当年英雄先人的故事。我相信,这些故事会在他们心中永远不会湮没!
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历史这东西有相似的偶合。就拿朱明王朝与刘汉王朝说事吧,两者的开国皇帝都是布衣英雄,都是凭借农民起义的力量征战四方,削平群雄而登上皇位。两人都又有韮割功臣的劣迹,而明更甚。据史书说,有时杀的人多了,连太子也害怕,便谏曰: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明太祖就把一条棘杖掷到地上让太子捡起来,太子面有难色,曰:棘会扎手,咋捡?太祖帝曰:是吗?我把棘去掉,再交给你来捡,不是不扎手了吗?担心日后功臣居功傲主,萌生异心而影响嗣君的执政,便先行去掉功臣,可见祖皇帝们的自私、残忍以及用心何其良苦!然而祸不在外而在萧墙。汉有“诸王之乱”,明有“靖难之役”两者何其相似!只不过汉的诸王造反失败了,而明燕王则成功了!鼎盛时期,汉有武帝,明有永乐。汉用武力征服四夷少数民族扩大版图,明用武力镇压少数民族靖安统治地方,也都是大同而小异的事情。两朝又都有官僚腐败的问题而以明为显著。明的官僚之腐败几乎透顶。毕竟社会背景不同了,两者相隔一千三百余年。曾经少量产生于宋元的手工作坊,到明时得到很大的发展,江南一带的手工作坊(主要为纺织业,其次为银矿冶炼业)大的僱工已达百乃至数百,小的十几乃至几十。新的生产关系的萌生并得到很大的发展,以至对旧的生产关系造成很大的冲击。明过了鼎盛时期,官僚阶层就开始腐败,据史书记载,几到无官不商的地步,且官越大,商亦越大,以至皇帝也乐此(经商)不疲,一身具有地主阶级的代表,又兼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官商结合这东西一旦沾身,贪腐就越来越严重!庞大的政府机构官员就都为逐利而贪得不厌,层层盘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最终遭殃的自然是最底层的百姓,而处于底层中底层的少数民族更甚。到了民不聊生的景况,自然被迫起来反抗、抗争,以至暴发大规模起义!
明弘治十七年(1502年)海南黎族人民的起义是其中最大的少数民族起义之一。处于底层中底层的少数民族反抗斗争在明时遍及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以及海南,时间则几乎伴随明王朝的始终,这是明朝之前所少见的现象。小溪流汇成大海,终于明王朝就这样在农民起义的狂澜巨浪中坍塌了!
这里让我插入一段小曲,当农耕的明王朝处于资本狂潮冲击之时,孤悬海外的琼岛依旧保留着小农经济的状态,因此,处在这种环境下的学子得于保存儒家那点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当他们走出岛外,走上仕途时,在那群已腐朽了的官僚堆中就显出了崇高的品格和廉洁的光辉。他们中的代表便是饮誉一时且流传至今的海青天海瑞。
当我们到了七坊村时,村民知道我们此行的目的,就主动前来向我们介绍先人符南蛇的事迹。告诉我们符南蛇的出生,他光辉的生涯,他的壮怀激烈的战斗和牺牲,以及他身后的种种怪异现象。比如起义失败不久,村民便常在村外发现一条大蟒蛇绕着村子逡巡,自此而后村子里东家丢羊,西家失猪的事就再没有发生了。都说是英雄化作蟒蛇把野兽吓走才保住牲畜的。大蟒蛇从没有扰骚村人和牲口,村民就知道他是自己的英雄化身!村民对自己的英雄先人非常崇敬,建祠以祭祀。那祠我们进去观仰了,符南蛇的塑像类真人大小,木雕,脸庞赤色,身披色彩斑斓的战袍,威风凛凛,其形貌让我想起手握青蛇足踩乌龟的真武大帝。也许村里人就一直认为自己的英雄先人是真武大帝下凡降生的!祠里香火不断,祈求他保佑,保村庄风和雨顺,五谷丰登,家口平安!
据当地村民说,符南蛇母亲怀孕时梦南蛇入腹逐生符南蛇,所以以南蛇为名。符南蛇长大,臂力过人,爱打抱不平,很受村民崇拜。村里解决不了的事就都找符南蛇当仲裁,符南蛇裁决公允,总是让矛盾的双方心诚口服!弘治十七年因不堪官府往死里盘剥,走投无路便推举符南蛇为首领,带领大家起来反抗。符南蛇义不容辞,登高而呼,应者多达十数万!起义军攻打州府,开仓济贫,声势浩大,地方官府闻风丧胆,纷纷上书朝廷乞求派兵支援。朝廷派潘蕃率劲旅十五万入琼,加上地方驻军约合二十万围剿起义军。最大的一场战斗就是在七坊村郊外的野地上进行,官军十数万围剿剩余的数万义军,双方斗得天昏地暗,斗了三天三夜,最终义军寡不敌众,尽数被官军剿杀,竟无一人投降!村民说,官军手段残忍,血洗村子,连妇幼也不能幸免!幸亏的是大战前符南蛇已把一部分老幼送到山里藏匿起来才给今天留下人种。村民说,符南蛇是化作一条大蟒才得于突围的。此后村民常在山上的一个洞里看见这条大蟒,于是此洞被当地人称为“皇帝洞”,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已升格成“皇帝”了!皇帝洞的名字就一直流传至今。
“皇帝洞”在天穹与大地交汇处的灰色山脊里,估计去那应有三四十里的路,瞧瞧天色已近晚,我们只好放弃前往一瞧的打算,驱车回儋州镇过夜。第二天早上驱车回海口,车上有人说,夜里梦中隐隐听到鼓角螺号之声!